“双百蓝”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米”

 

“双百蓝”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米”


惠城区龙丰街道的社工入户了解困难家庭的情况。南方日报记者 梁维春 摄

惠城区龙丰街道的社工上门为独居老人量血压。南方日报记者 梁维春 摄

地派镇“双百”社工每周定期入户探访民政服务对象。

南方日报记者 于蕾 摄

自从惠州实施“广东兜底民生服务社会工作双百工程”以来,身穿蓝马甲的社会工作者立足镇街,扎根村居,成为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的贴心人。这群活跃在惠州大街小巷、乡镇山村的“双百蓝”,凭借自身专业服务,成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中的重要力量。

3月17日,惠州市第九届社会工作宣传周活动启动。值此之机,南方日报记者走进“双百工程”实施一线,跟访“双百”社工服务过程,看“双百蓝”如何兜住、兜好基层民生服务底线,如何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米”。

●南方日报记者 于蕾

基层来了一群高学历的年轻人

3月11日,在惠城区龙丰街道花园水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双百”社工曾媛和同事在对回收的调查问卷进行最后的统计。连日来,她们协助社区居委会就社区围蔽改造问题展开民意调查,并在问卷发放过程中探访了辖区内的特殊群体和困难群体。

像这样入户探访民政服务对象是“双百工程”龙丰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的日常,也是现阶段惠州实施“广东兜底民生服务社会工作双百工程”的缩影。

根据省民政厅统一部署,2021年,惠州共建成76个“双百工程”乡镇(街道)社工站,实现镇(街)100%覆盖。随着社工站投用,全市重点整合镇(街)直聘的在职社工、社会救助经办服务人员和残疾人专职委员等组建社工队伍240人,并新招聘(含补录)169名社工,投身“双百工程”。

自此,一群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身穿有着“广东社工”标志的蓝马甲,走进乡镇基层,来到低保对象、特困人员、残疾人、困境儿童等特殊困难群体的身边。

“95后”曾媛是“双百蓝”中的一员。去年10月,她通过全省统一招聘考试后,与龙丰街道办签订劳动合同,正式成为一名双百社工。由于她持有初级社工证,并且有5个月的社工机构工作经验,被聘任为龙丰街道社工站副站长,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对曾媛来说,“双百”社工是一份“有情怀,离家近,朝九晚五”的工作。大学毕业后,她曾在惠州一家服装企业从事电商工作,“一度被加班冲昏了头脑”。家人觉得她性格温和适合社工行业,她便考取了社工证,走上了社工之路。

“双百工程”社工岗位凭借其朝九晚五的工作节奏、政府直聘的用人模式、基层政府的工作经验、分布广泛的服务站点等优势,以及报考条件对年龄和学历不限制,吸引了一批像曾媛这样的青年人才投身基层社会治理。数据显示,惠州目前在岗的“双百”社工有354名,近半拥有本科学历,近四成社工持初级/中级社工证。

年轻人有热情、有学识、有能力等优势,但在兜底民生服务中,他们也存在相对的短板。尤其是,“双百”社工进入镇街后首先应熟悉周围环境,与服务对象建立关系,但不少年轻人迈出这一步并不容易。

“每次入户探访,进门前我都要进行心理建设。”曾媛说自己有轻微的社交恐惧症,不太擅长与陌生人打交道。作为新惠州人,她从2019年随家人在龙丰街道定居,但平时基本不会跟街坊邻里有交流。早期的探访过程中,她更多扮演着“记录者”的角色。

曾媛记得,第一次到特殊或困难群体家庭走访,她感到有些“不知所措”。她从小在衣食无忧的环境中长大,除了失去双亲的中学同学,她几乎没有接触过兜底服务人群。为了拉近与服务对象的距离,曾媛探访时会选择简单朴素的着装,尽量不化妆。

相对地,年龄稍长、更早进入社会的社工更擅长跟居民打交道,他们能在拉家常中获取服务对象基本信息,评估服务需求。惠城区江南街道办双百社工戴晓东曾从事国际贸易船务工作多年,拥有良好的社交能力。不过,在刚开始入户时,他也有些不适应,甚至“有一点抗拒”。“全都是平常生活中见不到的人,最开始不太习惯,怎么会有那么穷的人?”他说。

如今,随着“双百工程”的推进,村(居)社工点逐渐铺开,“双百蓝”活跃在惠州的大街小巷。他们正“用脚画地图”掌握周边资源,开展入户走访建立关系,为全部服务对象建立“一户一档”。据统计,截至2021年底,惠州全市双百社工站累计开展探访约10.6万人次(其中民政对象4.6万余人次),个案工作483个(其中民政对象410个)。

“双百蓝”为困难群众“兜好底”

近一年多来,在龙门县地派镇芒派村,患有精神残疾三级的伍婆婆生活发生了这样的变化:她在患病以来第一次到精神病院住院治疗,常年漏雨、墙壁开裂的危房改造后焕然一新,她长期在外务工的儿子回家与母亲同住……

改变的背后离不开地派镇社工服务站的努力。3月初,以伍婆婆为服务对象的个案——《向阳而生——农村残疾困难家庭帮扶记》入选2021年度广东省社会工作优秀案例一等奖。这份荣誉亦是惠州着力推进“双百工程”,推动兜底民生服务从“兜得住”向“兜得好”转变的生动注脚。

事实上,从2017年起,广东省民政厅试点实施“双百计划”,分两批在粤东粤西粤北经济相对欠发达的村庄、社区建设407个镇(街)社工服务站,为有需要的群众打通民政服务“最后一米”。在“双百计划”期间,惠州建成运营镇(街)社工站27个,其中包括地派镇社工站。

地派镇社工站位于当地红色文化村——芒派村,这里山清水秀、风光旖旎,下辖20个村小组,常住人口不足2000人。社工站自2019年7月成立以来,由3名龙门姑娘组成的社工队伍长期扎根芒派,为当地兜底保障对象提供“政策找人”、主动救助等民生服务,从而推动全镇的社会工作专业发展。

“目前,针对民政服务对象已经结案的社工个案有11个。”地派镇社工站副站长潘慧敏介绍,在芒派村开展服务两年多来,“双百”社工不仅利用专业服务帮扶伍婆婆这样的农村残疾老人,还帮助黑户少女解决了落户问题,为智力障碍的小女孩申请低保,帮独居特困老人解决生计问题……

去年5月,惠州启动实施“双百工程”,要求2022年底前全市村(居)建成社会工作服务点,实现全市社会工作服务站(点)100%覆盖、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社会工作服务100%覆盖。在“双百计划”的基础上,地派镇社工站的社工开始走访清塘村、大坑村、英洞村等周边村居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为统筹开展社工服务奠定基础。

与地派镇社工站这样的老站点不同,大多数新成立的“双百”社工站仍处于布点、入户阶段。相对而言,龙丰街道社工站运用社工个案方法,开展兜底民生服务方面已初有成效。

对年过古稀的独居老人王伯来说,成功申请并入住公租房为他省下了一大笔开支。“王伯原本在瑶芳大厦租房住,一月租金700多元。”曾媛介绍,2020年王伯由于脑中风,造成左侧偏瘫,手脚活动不便,住所长期无人打扫。在入户探访期间,“双百”社工了解到王伯的情况,发现他符合申请公租房的要求,主动提议帮他申请公租房。

“王伯授权我们社工,帮他办理公租房申请手续。”曾媛和同事一起跑了几天,帮王伯到街道办、居委会、住建部门等单位取表盖章提交申请,一个星期就审批下来了。鉴于王伯独居又无法完全自理的情况,社工还联系了志愿者为他每周上门打扫卫生。“如果发生摔倒这样的紧急情况,他也可以直接给社工打电话,我们会及时赶到。”曾媛说。

未来,随着“双百工程”的推进,基层兜底民生服务内容将逐步扩大到社区矫正、就业援助、纠纷调解、应急处置等多个领域,服务对象将逐步聚焦到真正需要帮助的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留守老人、困境儿童、残障人士等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服务成效将逐步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回应需求为导向的专业服务。

在“双百工程”中培育基层社工人才

“为什么一定要入户?这有什么意义?”

“入户探访会了解到登记信息以外的东西,才能与服务对象建立情感上的联系、才能进入他的场景,真正了解服务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所需所求。”

身为惠州“双百工程”的协同督导,陈燕玲负责惠城区7个社工站的督导工作。她有时会遇到来自社工“小白”这样的提问,并为他们一一答疑解惑。

与一般社工项目督导不同,“双百工程”督导除了要通过定期和持续的监督,为一线社工提供教育和支持功能外,更要做好“协同”工作,陪伴社工成长。

“‘双百工程’不仅是一项兜底民生工程,也是基层社工人才的培育工程。”陈燕玲介绍,“双百工程”社工招聘不要求社工专业,也不限制社工工作经验,吸引了一批受过高等教育的非专业人才。协同督导在将这批相对高学历的年轻人培养成基层社工人才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我们要陪伴社工成长。”每个月,陈燕玲要分别去每个社工站两天,用16小时陪伴“双百”社工开展服务。“陪着社工入户,观察他们如何聊天、如何收集信息、运用了哪些技巧;陪着社工走村居社区,发现社区存在哪些问题,有哪些潜在资源;陪着社工拜访社区镇街领导、志愿者骨干等社区领袖,挖掘培育一些特色的社区骨干;陪着社工共同学习,包括主题式专业知识、福利政策、社工理念、专业手法等;同时,也会陪着社工做服务规划,与社工站站长和常务副站长讨论工作规划……”

“双百工程”社工服务与社工机构开展服务有一个最大的不同:“双百”社工由政府直聘,机构社工隶属机构,“双百”社工工作与基层政府工作相互交融,无法完全分割。这某种程度上也令调解政社关系成为协同督导工作的重要内容。

“比如基层开展防疫工作,基层力量全部投入其中,社工必然也要参与其中。”陈燕玲说,需要把握一个度,在保障“双百”社工工作计划如期实行的同时,也能在必要时协助基层政府工作。“所以社工会制定工作计划,撰写工作简报,并定期跟镇街领导汇报工作,让基层政府了解社工在做什么。”

不过,要培育起基层社工人才队伍,仅凭协同督导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目前,惠州市“双百工程”督导中心共有14名督导,负责全市76个镇(街)社工站的督导工作,平均每名督导负责5—6个社工站的协同督导工作。等到第二批“双百”社工招聘启动,每名督导分管的一线社工人数将达到130名左右。

惠州市“双百工程”督导中心主任宫衍岭认为,培育“双百”社工队伍最有效的方式是打造核心示范社工站(点),通过加强社工站之间的互访交流,学习核心示范站(点)的先进经验和特色做法。“但是,这有赖于经费和机制的支持和保障。”宫衍岭说。

 
2022/03/21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