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双百社工

 

你好!双百社工


因为有非常重要的私事需要我去处理,我不得不辞去机构的工作,非常的不舍。


刚离职的那个月,我几乎每天都失眠,我不甘心就这样放弃!用了一个多月时间处理完事情后,我又处于待业状态,我是多么迫切地想回归工作岗位啊!一好友得知我待业,发了一条招聘链接给我说:“我觉得这个双百计划不错哦,建议你投简历”。

一、忠于人生,热爱社会工作

我清楚记得在入职面试时考官问我的两个问题:1.你觉得“双百”与机构之间最大的区别是什么?2.你对传统文化有怎样的理解?

这是两个非常好的问题,简直是直击灵魂的拷问。“双百”与机构有什么不同呢?我为什么要来“双百”呢?根据当时对“双百”的理解,我给出的回答是:如果站在我的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的话,两者是没有区别的,因为无论去到哪里我都是一名社工。
如果非得要区别的话,那可能最大的区别就是机构的生存比较不容易,机构的危机感会更强,机构首先要考虑的是生存问题。但是我必须强调机构同样有也有很多很多专业的、有情怀的社工,他们都很优秀。
我想加入“双百”是因为我认同“双百”的驻村理念,我心目中的社工不但要专业理论知识水平高、文书表达能力强,而且还要结合实际,不是单单按指标要求来提供服务,还要结合服务对象的需求来提供专业服务;能用实际行动让老百姓理解、认同社工的价值所在,我觉得“双百计划”就是这样的一项计划,所以我希望能加入“双百”。
然后,我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是:传统文化是我们祖宗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
例如在我们这里有祠堂文化、重大喜庆日子会舞狮子,逢年过节民众会烧香祈祷等,我觉得这些都是传统文化,是传承,是信仰,是内心向往美好生活的一种善意的表达形式。
这和心理学中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生活是类似的,可以理解为心理学上的自我暗示。祈祷是一种心理暗示活动,有其科学的解释。记得有一位心理学家提出过一个心理暗示与自我暗示的效应,按照这个效应:祈祷这样的重复反复的意愿,会形成自我暗示,会进入人的潜意识,从而调动自我的内分泌和神经细胞,准备并推动事实向有利的方向发展,令人趋向实现意愿。
暗示的力量是很强大的,通过祈祷的行为,加强内心的希翼,有利于付诸行动,进一步增加实现愿望的机率。

面试过后,我如愿来到了“双百”。到社工站报到的那一天也是印象深刻:社工站设在村居里面,如果不是门口挂着“杜阮镇社会工作服务站”这块牌,我还以为这是一间出租房。
这个“办公室”大概就三十平方左右,麻雀虽小但五脏俱全,除了没有厕所,里面的办公设备还是一应俱全的,办公室该有的样子它都有了。


二、做中学学中做

我们的团队一共有5名社工,但在我入职的第二个月有一名社工离职,此时,社工站剩下我和其他3名同工(小王、兰子、米米):

小王她最怕的就是写文案,用“说”来表达是没有问题的,用“写”来表达一直是她的软肋。
在未成为社工之前她经常带着自己的孩子去做志愿者,她说选择当社工的理由很简单:能够助人自助又能够获得工资,非常有意思。

兰子是社工专业的大专应届毕业生,她对自己的专业出身非常自信,认为自己懂得很多理论知识,知道工作该如何开展,但是她也明白实务经验是书本上学不到的,经验必须通过“做”来不断地累积。

米米她对社工这片领域非常期待,想在这里更好地展现自己。

我是一位“阿姨”。

分别来自不同的专业,出生在不同的年代,性格各有所长的4个小伙伴组成了我们的团队。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团队的力量却可以无限大,一个再优秀的球员也不可能独自完成一场比赛。
社工懂得自我总结反思,个人就会得到不断成长,社工懂得接纳同工,团队的力量就能发挥到最大。社会工作专业关系的建立需要社工做到尊重、真诚对待、接纳和同理服务对象,缺一不可。如果一个人连自己同工都不能接纳,他又如何能做到接纳服务对象呢?所以,一个能够彼此接纳,尊重团队成员的团队肯定会是一个优秀的团队。

结合前辈的经验,我们一般在接触服务对象建立信任关系初期,都不采用拍照片的方式来留下工作痕迹,因为这样会给服务对象留下一个不好的印象,他们会觉得社工只是在做形式工作,会认为社工提供的服务只是为了摆拍,只是在为自己完成工作指标提供证据。
经过社工多次走访后(“三同”“四大任务”),服务对象是会感受到社工的实在与真诚的,此时如果社工需要拍些照片作为存档之用,服务对象是非常乐意接受的。


我第一次与小王落户时,发现她很抗拒落户探访精神类的服务对象,她的潜意识告诉她:接触这类服务对象会存在危险,她会站得远远的,表现得紧张、沉默,不敢与服务对象有眼神交流。
尽管如此,小王仍然是很主动积极地和我一起落户探访,随着我们一起落户探访的次数多了,小王也变得越来越轻松自在了。在后来的某一次落户时,我惊喜地发现小王能够专注地倾听服务对象的故事,真诚地回应,她已经有了社工的模样,只是她自己没有觉察。
在写跟进记录的时候,小王总是很无助,她说自己不会用专业的术语来写,而我总是调侃她:你觉得怎样才叫做专业?会写?还是会做呢?你是怎么做的,你就怎么写出来就好了。
通过不断引导,她终于恍然大悟,原来自己已经在潜移默化中做到了真诚接纳、专注倾听、自我披露、同理共情......是的,对于有些人来说,理论技巧这些知识根本不需要真正理解,也不用真正做到,复制粘贴就可以写出来了,但是非社工专业出身的小王她能够做到了。
“真诚接纳,同理共情”是社会工作的基本技巧,这八个字社工随时随地都能说出来,只有当你真正去面对不同的服务对象时才会发现其实一点都不容易。

三、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驻村1年多以来,我们团队得到了什么?没有指标是否就意味着我们是在虚度光阴呢?我们有“53111”这套法宝指引工作方向,“十要十不要”已经深深植根于我们的思想中,我们绝不会坐等群众上门的,我们日复一日地走村,走遍了村中的每一个角落。
数据可以很好地体现我们工作过的量,但数据只是一串串冰冷的数字,它没有情感,更加体现不出我们的服务成效所在,体现不出社工的价值所在。


下面,试列举几个真实的事例来说明我们的坚持不懈是行之有效的:


实例1

服务对象A:精神二级,宅家、少与外界沟通交流,每天待在家中吃了睡,睡醒了吃,面无表情,仿佛没有情感一样。A不爱做家务,家中有异味,物品摆放凌乱。
社工每周上门探访1次,用了3个月时间与她建立了信任关系,在这个过程中服务对象慢慢地感受到社工的真诚。
社工慢慢引导A尝试做些家务,用布置任务的方式鼓励A每2周拖1次地,A做到了社工就及时给予肯定,再由2周拖1次地的频率升到每周拖1次地,后来A能够做到自觉收拾、打扫客厅。
社工通过陪同A去市场买菜,陪同A开荒种地,协助A重新踏出家门,慢慢融入社会。随着A一点一点正向的转变社工上门的频率也会逐渐减少,现在社工上门探访A时,A都是笑脸相迎的,A能做到每天独自到市场买菜做饭,也会与邻里打招呼,与邻里有互动。


实例2

服务对象B:精神一级,从不外出,不与人交流。社工第一次来到服务对象家中时,尝试与之沟通但无果,B对社工的话语没有作出任何反应,木讷的坐着,眼睛一直看着一个方向,社工陪在B的身边坐了半个小时。
之后社工每次去到B家中,她都是一样的反应,社工接纳B的情况,依然是真诚地问候她的近况,默默地陪她坐着。
这种状态维持了半年,直至有一天,社工问候B是否吃过早餐,B点了点头,社工介绍了自己名字并在随身携带的本子上写下来,社工问B叫什么名字时,B接过笔也在本子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虽然B仍然是没有开口说一个字,但这是一个很积极的转变。
在后来的一次探访中社工问候B吃了饭没有,B说出了一个“没”字,此时社工非常感触!后来社工与服务对象的家人一起引导服务对象在家做些小手工,陪伴服务对象一起做手工成了社工与服务对象之间一道沟通互动的桥梁。


实例3

服务对象C:低保户,言语一级,喜欢闲逛,无所事事。社工刚开始与C接触时,C默认了社工就是来查证件的,C并不能完全理解社工想表达的意思,C自动自觉地拿出她所有证件(户口本,存折,身份证,残疾证,乘车证等等)给社工登记,当时在C的认知里,社工就是上门查证件,做低保核查的工作人员。
社工通过陪伴,与C建立了信任关系,慢慢掌握了与C沟通的方法技巧。社工引导C在家做些手工活,刚开始的时候社工陪着C在家中做手工活,村民经过看见这一幕,觉得村中来的这4个女人挺有意思的,也有一部分人会无法理解这4个人去帮C做手工活价值何在?
其实,这是一个陪伴的过程,通过社工陪伴,服务对象就会坚持下来去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服务对象不用无所事事,服务对象还能用自己劳动所得去买自己爱吃的东西,买自己喜欢的东西,服务对象得到的绝不单单是做手工活得到的那点儿手工钱。
当C身体有不适时,她会来到社工站向社工求助,社工弄清楚她的意思后就会协助她去医院就诊。正因为社工站设在村居中,社工和村民群众就好像是邻居一样,这种“邻里关系”也是机构社工难以建立的关系。

现在只要“双百”那一抹“蓝”走在村道上,村民都知道我们是社工,知道我们的驻点地址,如果遇到有村民好奇社工是做什么的?这时已经不用我们去回答了,总会有其他村民回应:她们是民政派驻在村中办实事的,她们非常实在,她们关爱村中老弱病残……

驻村1年,能听到村民用这么简明清晰的话语对社会工作者作出定义,是我们最大的收获也是最好的服务成效体现。用服务数据说话能够让社会工作生存,用服务成效说话能推动社会工作发展。

四、向前辈学习,向优秀致敬

《德兰修女传——在爱中行走》对我的触动很大,改变了我的三观,当我的认知里有“社工”这职业时,我就跟着前辈的脚步为自己插上梦想的翅膀!

社会工作涉及的学科、专业知识很广很宽。社会工作的发展道路还有很长很长,社会工作促进助人者与受助者个人价值的不断提升,社会工作是一项最美的事业。
无论在何处任职,我都是一名实实在在的社工,保持虚心学习的态度不断充实自己,热爱我所热爱的,继而实现自我价值。

2021/12/22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