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石家庄1月15日电 (记者方童)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如何让老年人能够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老有所养,让老年人拥有幸福的晚年生活,已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民生问题。
河北省人大代表、沧州市新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办公室主任回艳淑。何学林摄
“当下,全国养老模式多为两种,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最近兴起的康养也可列为机构养老。两种养老模式各有利弊。”2025年河北省两会期间,河北省人大代表、沧州市新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办公室主任回艳淑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家庭养老社会成本低,能使老年人尽享孝道和天伦之乐,但当下多为独生子女,要承担双方四位父母,导致在家庭养老过程中,存在照护资源不足,精神慰藉缺失,专业知识匮乏等缺点;机构养老可以有专业护理人员陪护,老人集中居住便于管理和服务,但脏乱差现象严重,尤其是在民营和城市郊区养老中心,医养结合难,情感慰籍少。
为此,她建议,要依托社区,确保养老服务智能化。创建以社区为依托的居家养老新模式,全面推进智能家庭养老,由社区设置养老服务团队,对老年人进行分类管理,建立健康档案,分类服务,进行分类健康指导。设置联网呼叫平台,定期为社区老人提供洗衣、洗浴、买菜、送药、医疗护理等服务,并解决突发事件。
她还提出,要统筹规划,确保养老服务专业化。加强职业培训,开设老年陪护班,对下岗失业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等类型的老年人进行护理、心理、康复等基础培训,合格者发放上岗证。鼓励引导护理专业毕业生到社区就业,提高养老服务人员的专业化水平。
同时,回艳淑提到,要加强顶层设计,打造养老产业品牌。借力京津冀医联体建设,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打造河北养老品牌。置换房产,建设集休闲养生、体育运动、老年教育、医疗保健、智能服务于一体的新型居家养老小区,形成抱团养老新模式。既有亲朋相伴,又有医疗保障,使失能老人、空巢老人等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照顾,解决老年人的养老之忧,形成京津工作,河北养老的新局面。
“解决养老问题虽然迫在眉睫,但也需要政府统筹规划,对居家养老增加关注,在政策方面有所侧重。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老年人能在居家社区服务中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回艳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