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难题有新答案丨老有所养

 

“老”难题有新答案丨老有所养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我国的基本国情,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面对的重大课题。

大河健康报深度聚焦“银发浪潮”,加强关注养老产业,推出《纵论“中国式康养”》《健康老龄化需要“内外合力”》《解码银发族的“老有所养”》等重要报道。12月21日,本报记者前往南京,直击中国卫生经济学会老年健康经济专业委员会2024年学术年会暨医养结合与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第九届学术论坛。

本次论坛以“银发经济新蓝海:主动健康与人口老龄化的创新融合”为主题,展现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下的前沿成果,探索健康老龄化新途径,促进老龄事业和产业协同发展。

 

以主动健康 开启老年健康新时代

“老龄化不是问题,不适应和失衡才是问题。在国家实施健康老龄化的战略指导下,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老年人也不例外。”中国卫生经济学会老年健康经济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东南大学教授王红漫倡议,以健康素养促主动健康,以数智普惠服务全龄美好生活,要思想赋能积极老龄化、身体赋能强化主动健康、技术赋能支持和帮助老年人创新创业

截至2023年末,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9697万人,占总人口的21.1%。预计到2035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将突破4亿,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委员于学军说,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速、老年人口数量迅速扩大,人口负增长比预期来得早。老年人口高质量发展是人口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老年健康又是老年人口高质量发展的基本条件和重要保障,建议以一老一小为重点,健全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人口服务体系。

“我们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不然机会就小了,挑战就大了。”于学军建议,老年人自己要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在积极参与社会经济发展中得到获得感和幸福感,成为积极老龄观的践行者;养老事业要提供可及的精神和物质支持和服务,确保有可持续的社会保障,让老年人有体面生活;养老产业要大力发展银发经济,为老年人提供高品质服务。

面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挑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会长韩启德认为,需要针对具体问题,建立有为政府、有效市场、有序有容社会、有爱有责家庭、有情和谐社区;需要提倡主动健康,以全生命周期健康区分养老不同阶段和类型;需要建立更加健全的养老保险制度,解决财政刚需问题;需要科技赋能,发展银发经济,建立基于数智技术的普惠社区照护服务体系,破解高龄及失能失智居家老人防治难题。

 

应对“老”难题 多地探索更优解

会议现场,来自河南、江苏、黑龙江等多个省份的业界专家分享了当地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探索实践和宝贵经验。

河南省医学科学院康复医学研究所所长郑鹏远教授着重介绍了河南在破解养老难题、构建服务体系方面的创新举措——“全链式”智慧医养模式。该模式依托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牵头主持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主动健康和老龄化科技应对”专项《医养结合服务模式与规范的应用示范》,聚焦我国医养服务中的医疗支撑能力薄弱、社区居家医养服务提供不足等关键难点堵点问题,以康养优势突出医院为龙头,以智慧云平台为支撑,融入主动健康理念,将高质量医养资源辐射全链条。

今年9月、10月,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陆续发布《“全链式”医养结合管理与服务规范》《关于下达2024年度省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的通知》,“全链式智慧医养结合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等78个项目经过层层审核,成功获批河南省立项。这意味着,此前在医养结合服务探索中取得的作用和成效已正式被官方“盖章认证”,将要形成样本进行推广。

作为较早进入老龄化社会、老龄化程度较高的省份之一,江苏省提倡“以文明对待老龄化”,2022年6月成立了江苏省老龄事业发展研究会。通过搭建老龄文明智库平台,对发展老龄事业的诸多问题进行前瞻性思考和理论研究,推动理论研究成果转化为政策制度和工作举措,助推江苏省老龄事业高质量发展。

黑龙江省依托本地独特康养资源优势,大力推进中医康养服务,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中医药理念、方法和技术,开展中医预防、健康养老、养生保健以及旅游等项目,持续地为老年人提供身心保养、疾病预防及治疗、体质提升、健康维护等中医药健康管理及医疗服务。

 

关注银发群体 发展银发经济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将银发经济定义为“向老年人提供产品或服务,以及为老龄阶段做准备等一系列经济活动的总和,涉及面广、产业链长、业态多元、潜力巨大。”

医养结合是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创新,是银发经济的核心组成部分,推动着老龄产业相关的多重产业链发展。老年群体对健康管理、医疗服务、生活照料等多方面需求的增加,为医养结合的相关产业提供充足的市场需求。

北京大学研究员、北大公共性发展金融研究项目组首席专家徐佳君表示,资金来源和筹资渠道单一成为制约医养结合的瓶颈性挑战。养老和医养结合领域存在投资回报周期长、风险大、信息不对称、行业前景不明确等挑战,社会资本处于观望态度,投资意愿不足,商业性金融难以为医养结合提供有效支持。政府对医养结合的发展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由于全国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一,部分地方政府的财政支持相对较弱,难以满足地方医养结合服务设施建设、运营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资金需求。

徐佳君认为,医养结合助力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亟须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合力,拓宽市场化融资渠道,探索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是医养结合的重要保障措施之一。

在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医养结合养老项目过程中,面临着公共和私人目标冲突、激励不足、道德风险、风险分配和公共责任分担等方面挑战。徐佳君建议,政府应主动孵化、培育医养结合的有效市场,利用公共性发展金融示范推广医养结合PPP项目

 
2024/12/27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