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提速技术赋能,养老产业发展有了更多期待

 

开放提速技术赋能,养老产业发展有了更多期待


最近有两则与养老服务产业相关的新闻,让人对养老服务的前景有了更多期待。一则是:7月12-13日,全国养老服务监管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上,民政部要求积极探索“互联网+监管”模式,探索新技术运用,为养老服务监管赋能。另一则是,国务院近日发布批复,同意沈阳、南京、杭州、武汉、广州、成都等6个城市在养老等领域放宽外资进入。

先说技术赋能,随着养老服务领域快速发展,养老服务监管工作面临着新挑战。质量安全、从业人员、养老资金、运营秩序、突发事件应对等重点领域,各类风险隐患比较突出,通过技术赋能等手段,从“术”的层面不断加强养老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专业化建设,依法从严惩处欺老、虐老行为,对进一步筑牢养老服务安全底线,推动养老服务机构提质升级等具有重要意义。

应当说,技术手段的创新与应用,对养老行业带来的赋能与加持让人印象深刻。比如,在上海的一些街道就给独居老人装上了智能水表、智能门磁卡、智能断路器等智慧养老设施。以智能水表为例,如果12小时内水表读数低于0.01立方米,系统就会判断老人可能发生了意外,从而向街道的“一网统管”平台发送警报。街道和居委会工作人员在接收到预警后,相关人员就会第一时间上门查看老人情况。而智能断路器也是类似的运行逻辑,它会自动分析老人的用电习惯,从而生成个性化的用户画像。一旦发现老人家里用电异常,系统就会发出预警并推送给紧急联系人。如果发现用电量过载,系统则会自动断电,从而减少独居老人由于用电不当引发火灾等事故的发生。

当然,技术赋能带来的进步,对于机构养老的监管也更加事半功倍。比如,北京西城区建成了智慧养老平台,该平台通过视频融合技术,实现了全区36家养老机构1000多路视频监控信号统一采集回传,用AI算法,可对养老服务机构人员流动、火情、跌倒、走失等重点风险进行预警研判,成为养老服务智慧监管的“王牌”。针对老年人需求量最大的养老助餐,智慧养老平台全链条提取311家父母食堂的服务过程数据,通过大数据动态分析,对实时结算情况、真实服务情况、补贴发放情况进行了全方位、全维度的监管。

再谈开放提速,诚如相关报道所言,部分国家老龄化进程早于中国,在养老服务和养老产业运营方面具有丰富经验。放宽外资准入,可以引入更多的社会资本和国际资源,将先进的管理制度、服务水平和养老模式“请进门”。

就事论事,除去技术模式这一“术”的层面,理念“道”的层面尤其需要向国外学习。比如,有些国家很讲究对于老人照顾者的照顾,为此他们提出了“喘息照顾”的理念并积极实践,让照顾老人的亲友或志愿者可以得到放松休息的机会。

又比如,在有些国家流行的绿屋养老模式,缘起于一次突发奇想的实践:将狗、猫和100只鹦鹉引进养老院,养老院的老人们非常高兴,郁闷的情绪有了很大改善,管理者从中得到启发,养老机构更应该是一个家的模样。绿屋养老模式的核心价值是:有意义的生活、赋能员工和真实的家。为了实现这样的价值观,绿屋模式同时包含以下特征:低的老人/员工比率,类似于家的平面布局,小规模以及先进的员工教育。类似理念的引入和推广,再做在地化的改进改良,相信会对国内养老服务产业的提升产生不错的增益。

2024/07/22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