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居老人的生活安全如何保证?行动不便的老人如何便利就医?随着信息技术、智能设备的不断发展,引入智能网联设备及平台已成为不容忽视的路径。除了家庭自购的智能设备,社区“健康大脑”、智能养老管家、养老服务平台……智慧化养老正形成一套“组合拳”。
北京样本
独居苦?全天候响应呼叫
实践地点
东城区东花市街道
实践项目
智能养老管家
社会老龄化的不断发展,正带来新的问题——独居老人越来越多。老人们普遍希望“养老不离家”,但一个人在家,出了意外怎么办?据调查,老人普遍缺乏居家养老的安全感。
东花市街道南里东区社区,给老人家中安装“智能养老管家”,并连接至社区养老驿站的指挥中心。通过实时专线接听老人求助呼叫,全天候监控居家老人的活动数据,有效减少了独居老人在家发生意外无人知晓的情况。
2022年冬,辖区居民李先生忽感不适,连忙按动了智能呼叫器。仅5分钟时间,养老驿站站长张辉和生活管家苏海熊便赶到老人家中,将老人送往医院检查。
据统计,自2019年10月21日至2023年5月31日,“智能养老管家”共接到呼叫近2.4万次,主动回呼6500余次,提供紧急救助36次。
以此为抓手,社区还对辖区孤寡、空巢、独居老人进行了需求调研,建立老年用户档案,有效帮扶老人解决生活难题。
看病难?医药结算都上门
实践地点
丰台区马家堡街道
实践项目
“健康大脑”智慧监测系统
年纪大了,难免有个头疼脑热,回回跑医院太麻烦,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马家堡街道常住人口超过11万人,其中65岁以上的老人超过17000人。马家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打通医保、医药和医院三方的信息系统,实现了线上问诊、上门送医送药、上门支付的服务闭环。
老人动动手指,就能线上咨询、视频问诊,还可以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大夫“请”到家中。开药取药、医保结算同样可以通过线上解决:家庭医生上门时通过笔记本电脑、综合支付智能机、读卡器等便携设备,实现读取医保卡、开化验单据、医保结算收费等一系列操作,再由专业团队送药上门,老人足不出户就完成一次看诊。
除此之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为行动不便但需要健康监测的老年患者准备了远程监测设备,居民在家测血压、血糖,数据可实时回传至医院。智慧服务、智能设施的效果如何?据统计,实施智能监测前,门诊血糖达标率仅约40%;而系统启用后,达标率提升至60%至70%。
服务贵?集成平台送实惠
实践地点
朝阳区香河园街道
实践项目
养老服务平台
智慧赋能不应仅停留在居家层面,还要从全局入手、建立全过程的服务系统。
为此,香河园街道建设了全过程养老服务平台,为社区居民、服务商家提供了为老服务的“集散中心”。平台吸纳了香河园街道及周边街乡食、居、医、护、学、乐六大品类为老服务相关第三方,超过70家服务商“上架”,提供上门洗浴、上门理发、接送老人就医等多种服务。
与平台签约时,服务商会以让利的方式,提供低于市场的价格,让老人享受到真正的实惠。以上门助浴为例,目前市场价为每次400元左右,而平台上的预约价格不到300元。
在老人一端,享受服务只需动动手机。而在平台一端,维持服务需要专业人才的支撑。
香河园街道工作人员坦言,大数据养老平台的维护、运营需要专业人才,期待更多既懂数据、又懂养老的复合型人才出现。而这,也是智慧赋能破解老年人居家养老痛点的必由之路。
智库点评
智能监测守护健康 设备适老有利推广
陈应军 马家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
引入智能设备的最大优势,就是能实现对居民健康状况的掌握,及时地进行干预指导。这对老年人的健康能起到很好的正向作用。
比如我们引入的“健康大脑”智慧监测系统,在居民和家庭医生之间搭建起桥梁,让家庭医生有一个更好的工具来管理居民健康。
基于实时的健康监测,我们能实现规范、精准的健康管理,目前从我们的初步探索看,效果是很好的,尤其是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从达标率等数据看,智能设备的使用,都对慢性病控制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在实践中,线上加入户的服务方式给工作人员增加了一些负担。相信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相关政策的制定,这些问题能够得到解决。
比如推进医保线上支付,让居民在家就能完成一整套看病流程,医护人员上门时,可以不背着结算设备,提高工作效率。
实现功能的同时,我们的企业还应该考虑设备的适老化问题。要让老人自己会操作、好操作,比如健康数据可以自动上传,不需要老人自己再操作什么。
只有智能化设备好用了,才能让更多的老人能够接受,也有利于智能化的推广。
政策脉络
2019年 《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
拓展信息技术在养老领域的应用
2021年 《关于面向居家养老基本养老服务对象开展应急呼叫服务的指导意见》
稳步推进一键呼感应呼叫智能终端安装工作
2022年 《关于加强新时代首都老龄工作的实施意见》
加强智能终端设备的适老化设计与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