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台论策:加强政策支持 统筹推动老龄产业发展

金台论策:加强政策支持 统筹推动老龄产业发展

——“挖掘长寿红利 应对老龄化挑战”系列研讨之三

 

近日,人民网研究院召开“挖掘长寿红利 应对老龄化挑战”系列研讨会,围绕我国“长寿红利”主要表现、挖掘“长寿红利”面临的瓶颈与问题、进一步挖掘“长寿红利”的建议等话题展开讨论。来自相关主管部门、协会、智库机构、高校和相关企业的代表参加研讨。针对老龄产业的发展,嘉宾从老龄群体消费特征、产业结构调整、老龄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等角度展开研讨。

一、“长寿红利”催生、助推“银发经济”

日前,《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印发,明确要积极培育银发经济,并提出了一系列鼓励和支持措施。如“编制相关专项规划,完善支持政策体系,统筹推进老龄产业发展。鼓励各地利用资源禀赋优势,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老龄产业。统筹利用现有资金渠道支持老龄产业发展”等。

(一)银发经济将成为未来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长寿红利”催生、助推的银发经济将会成为未来中国市场一个重要的新增长点。

根据艾瑞咨询数据,截至2021年,国内养老市场规模或将突破10万亿元,2030年达到22.3万亿元。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赵忠认为,我国有全球最多的老年人口(2.64亿),占总人口的18.7%。庞大老年人口基数必然会改变商品需求结构,为银发经济发展提供潜在契机。从供给侧看,通过国家产业调整和升级,生产出更适合老年人的产品,将催生一个庞大的消费市场。从需求侧看,随着众多国家进入老龄化社会,老龄产品不仅在国内有许多需求,在国外也有很大市场空间。

盘古智库老龄社会研究中心副主任李佳提到,今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两会记者会上表示,“中国老龄人口已经有两亿六千万,老龄产业也可以说是一个巨大的朝阳产业,它带来了多样化的需求”。5月,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人口老龄化促进了银发经济发展,扩大了老年产品和服务消费,还有利于推动技术进步”。正是在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国家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推动老龄产业发展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地方和企业将新的增长点和驱动力寄望于银发经济。

(二)老龄群体的消费特征需准确把握

北京首开寸草养老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小龙认为,老年消费有两个决策群体:一是健康型消费,是由老年人自己决定的消费;二是护理型消费,是由子女和亲属决定的消费。两个不同的决策群体,对于老年人消费影响较大,相关需求需要加以区分把握。

李佳表示,发展老龄产业,要理解老龄群体的消费特点,认清老龄用品的消费对象。与年轻群体相比,老龄群体消费有很多不同之处:一是更多地为家人消费,如买给孙辈的玩具,买给全家吃的蔬菜水果;二是更多地关注产品、服务的品牌和质量,如老字号的食物、大品牌的家用电器等;三是更多地注重产品、服务的功能性和实用性,如保健食品的作用、家庭用品的便捷性和耐用性等;四是更多地受价格因素的影响,容易受特价、清仓的吸引而消费。李佳提到,很多老龄用品的购买者的确并非老龄群体,而是老龄群体的儿辈或孙辈。但是,在家庭重大支出上,老龄群体还是很有决定权的。对于企业来说,老龄群体的重要性越来越强。

二、当前老龄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三支柱”保障体系有待完善

大家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霍晶表示,当前我国建立了“三支柱”式养老保障制度体系。第一支柱是基本养老,目前呈现广覆盖但低保障的特征;第二支柱是企业年金,我国企业年金覆盖率依然较低,目前参加企业年金计划的职工人数占比不到10%,相关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第三支柱主要是商业养老保险,目前我国专业养老保险公司数量少,从事养老保险业务的门槛高、牌照较少,商业养老险覆盖率偏低。

(二)单一养老产业盈利难

国寿健康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副总裁匡涛表示,当前我国养老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规模较小,配套较弱。从商业角度看,单一养老产业难以使企业在短时间内获得盈利,投资价值有限。需要开发养老产业附加值,比如保险公司打造的“养老+”模式,推出“保险+健康”、“保险+养老”等商品服务。

霍晶表示,养老服务体系非常庞杂,服务标准高,先期投入大。对于企业而言,要形成全国大范围的布局与高质量的服务,需要面对低盈利甚至长期亏损的挑战。

(三)专业老年服务人员紧缺

王小龙提到,当前老年服务发展最大的痛点是专业老年服务人员的缺乏。其公司经营的14家北京养老院都存在“用工荒”问题,对专业老年人员的培养是当务之急,建议尽快出台政策鼓励相关人员从事养老护理员工作。

三、进一步推动老龄产业发展的相关建议

(一)加强政策支持与业务指导

赵忠表示,面对老龄化挑战和“长寿红利”的机遇,我国应因势利导,通过政策调整,使产业转化和升级符合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加大老年产品研发制造,在经济新常态下找到新的增长点,保持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匡涛表示,针对企业投资养老机构盈利较难的问题,建议相关部门出台系列支持政策,从融资、税收、补贴、土地、审批等方面给予企业支持与规划引领,确保企业的老龄产业投入与服务质量。针对各大保险企业“保险+养老社区服务”采取不同模式的现象,建议银保监会加强业务指导,推动行业规范与长期稳健发展。

霍晶提到,当前,商业养老保险的产品缺乏配套的税收优惠等支持政策及一定的引导机制,相关产品创新的专项政策细则还未出台,希望政策层面能更多关注。此外,建议给予养老保险公司更多的产品创新空间,推动其提供兼具市场竞争力的多元化专属养老保险产品。可以考虑适当给予一些商业养老保险产品补贴,调动城乡居民购买商业养老保险的积极性。

(二)提高老年服务科技化、信息化水平

今年9月,重庆仙桃街道入选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养老)基地名单。重庆仙桃街道民政与社区事务办公室主任唐林林表示,针对老人社区和居家养老最为担心的安全问题和医疗问题,仙桃街道办借助辖区仙桃数据谷园区内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产业的发展,对构建辖区“移动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的端到端智慧化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体系进行了初步探索,通过对老人生活环境进行宜居改造、安装智能设备、开发智慧养老服务应用系统、建设助餐点等方式,打造了政府主导、科技赋能、医养结合的“医+养+科技”三位一体“智惠仙桃”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如通过服务平台建立的基础数据库、知识库、专业医生及医疗资源信息库,实现对老人健康状况的实时监控、预测分析和精准医疗诊断,由专业医生提供个性化营养、运动、康复和保健知识的咨询、指导及远程医疗服务。唐林林建议,强化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探索提高老年服务科技化、信息化水平。

王小龙建议,加大养老产品的技术支持和科研投入,让更多先进的产品提高养老工作的效率,提升广大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动态把握老龄人群需求

李佳表示,当前的60后为“新老人”,相对于1960年之前出生的老人,他们预期寿命更长、教育水平更高、收入更多、健康意识更高、退休生活更加丰富。这提示老年产品的消费主体、消费内容和消费渠道都已经发生变化,相关产业布局也需要相应调整。匡涛认为,布局老龄产业要精准动态把握老龄人群的需求,不仅要满足现在老年人需求,还要为未来老年人做好准备。

西南交通大学国际老龄研究院副院长杨一帆提出,要注意发展银发经济不等同于一味让老年人多消费,而要针对老年人需求设计、制造、研发老年人产品,提供针对性的老年人服务,调整老年产业结构。

(四)提升老年人支付水平

王小龙提出,当前养老服务的一大核心问题在于老年人的支付能力不足。建议一是积极倡导个人储蓄和商业养老保险制度,为个人养老做好资金储备;二是政府要加大对困难群体的养老补助,扩大基本养老覆盖面,提高基本养老水平。发展老龄产业要建立多层次的保障体系,要让困难群体能够“老有所养”,富裕阶层能够根据自己的意愿享受不同程度的养老服务。

唐林林建议,建立全多层次全方位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全民参保,推动养老保险从制度全覆盖向人群全覆盖转变;完善以基本医保为主体、大病保险为延伸、医疗救助为托底、商业健康保险和多种形式补充医疗保险为补充的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体系;加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与基本医疗保险、长期照护服务体系有机衔接,保障失能人员长期护理需求;完善老年人社会福利政策和服务体系,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不断提升社会救助水平。

(五)发展融合式养老模式

王小龙认为,社区居家和养老机构不能分离。建议发展融合式养老模式,把养老院建在社区里或社区附近,一方面满足老年人就近养老需求,另一方面整合社区资源,为居家老人提供上门服务,包括助餐、助洁、助行、助医、心理慰藉等。 

2021/12/17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