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开展以来,黑河市委政法委以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文明城市创建等国家级试点建设为契机,不断汲取“枫桥经验”精髓,结合区域定位优势,坚持调防结合,夯实基层基础,细化治理单元,建立起多元化多渠道基层社会治理新体系,有效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和服务群众质效。
牢牢把握政治方向,强化“三治”互融互通
市域社会治理党的领导是关键。注重以基层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不断强化自治强基、德治教化、法治保障作用,相互贯穿、优势互补、各有特色、互融互通,努力做到小事不出村(社区)、大事不出乡镇(街道)、矛盾不上交、就地化解,把党的政治优势最大程度转化为基层社会治理强大优势并始终融汇贯通。
党建引领强“自治”。实行村(社区)党支部1名支委联系指导10名党员、1名党员联系帮带 5至10户的“1+10+N” 机制,不定期走访及时解决群众烦心事忧心事闹心事。建立以村(社区)党支部书记为组长,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老代表、老军人等“五老”为主体的人民调解组织,全面提升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水平。
思想教化强“德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见义勇为精神、激励善行义举、倡导移风易俗、引领文明新风,在全社会营造良好道德风尚。在乡村深入开展维护妇女儿童和老年人权益、整治食品药品等重点领域失信败德活动,努力将市域内的失德失范问题解决在社会风险形成之前。持续开展文明乡镇、平安村创建活动,引导广大群众主动参与基层管理,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全市文明村镇创建率达 71%以上,平安村创建参与率达100%。
事前调解强“法治”。全面实行法调、检调、公调、裁调、访调对接,不断推进人民调解、行政调解、信访调解、司法调解、诉前调解“一站式”服务和调解结果的司法确认,切实将矛盾解决在基层、化解在当地,达到了群众满意、社会稳定的良好效果。全市各级调解组织广泛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6527件,调解成功率达95.8%。
夯实基础切中关键,同步“三化”放大疗效
坚持夯实基础抓关键,全面加强基层社会治理网格化、科技化、法治化建设,全力打通基层治理的堵点、痛点和难点。
抓好网格化治理。根据国标重新细致划分网格3774个,编码并纳入城市云平台集中管理,实现行政区域网格全覆盖、无空白。配备网格员3774名,协调推进30家市直部门677人下沉网格,实现治安、查违、城管等13大类、37中类、254 小类社会事件的日常巡查、分级报送、分派流转、处理反馈、回访评价、结案归档等全周期闭环治理。
抓好科技化治理。着眼解决基层治安防控力量薄弱、常态化巡逻难等问题,在县(市、区)城区主要街面、进出城口,乡镇、村屯(社区)主要进出口等重点部位全面整合科技力量,有效填补重点部位科技防范空白。
抓好法治化治理。充分发挥市域立法实施性、补充性、探索性功能,制定接地气、好操作、真管用的地方性法规。结合黑河边境口岸城市疫情防控、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国家级试点,在全省率先制定了《城乡社区网格服务管理条例》,目前已进入人大立法程序。制定出台了《黑河市见义勇为表彰奖励办法》,开展了黑河市首届见义勇为先进分子表彰奖励座谈会,有效弘扬了社会正气。
以人为本全面推进,做大做强三个平台
把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理念贯彻到基层社会治理全方位、多角度、全过程、各方面,积极做大做强基层综治、智能网格、治安防控三个服务平台,开展便捷高效贴心暖心的为民服务。
基层综治信息平台扎根。6个县(市、区)和76个乡镇(街道)全部建立综治中心,乡镇(街道)党委班子全部配备副科级政法委员,工作人员配备率达 80%以上。各级综治中心强化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力度,月均化解矛盾纠纷500余起。逊克县综治中心实体化、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经验做法在全省复制推广;孙吴县创新推行“小鱼易连”线上调解,被评为国家无信访县;五大连池市全力打造“网上律师事务所”,有效保护当事人特别是未成年人隐私。
智能网格信息平台赋能。构建“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屯(社区)”四级城乡网格服务管理体系,整合综治网格信息平台、城管 12319 热线、12345 市长热线等资源, 创新“网格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方法,实现信息数据多跑路,人民群众少跑腿。全市通过网格化信息平台流转处置问题、诉求 7000 余件(次)。
治安防控信息平台护航。建立治安防控快速反应处置机制,强化社会面治安巡防和视频巡查,着力打造网上网下相互融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打防管控专属一体的社会治安防控信息平台。将“一社区(村)一警(辅警)”工作纳入社会治安防控信息平台建设,全市576个行政村实现100%警力全覆盖,52%的派出所警力进驻78个社区,社区民警总人数达287人,遇有警情能够快速反应,及时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