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唐刚)备受关注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近日出炉,统计数据表明,我国目前已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老龄化成为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的基本国情。
面对不断增加的养老服务需求,由国家政策和5G等技术驱动的智慧养老成为最重要的方向。在此过程中,电信运营商的5G等信息基础作用也将更加凸显。
近期,中国电信大数据、云平台助力浙江台州智慧养老;重庆电信探索精准化智慧养老助老服务;广东移动5G赋能,助父母智享幸福晚年;北京联通暖心服务让银发族畅享智慧生活……老龄化时代,运营商5G智慧养老作用巨大。
人口普查数据奠定智慧养老基调
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和地区进入老龄化的标准。据此,我国自2000年进入老龄化社会。
刚刚公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亿人,占18.70%,较2010年上升5.44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064亿人,占13.50%。过去20年间,我国老年人口占比增长了8.4个百分点,预计老年人口数量还将继续增长。
老年人口占比持续提升,将给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深刻影响和诸多挑战,不过,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也指出,老龄化促进了银发经济的发展,增加了老年服务的消费和技术进步。
随着越来越多习惯于“数字化”生活的人口步入老年阶段,智慧经济将成为银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辅助机器人、无人驾驶、家庭监控等。
智慧养老受政策支持
我国的智慧养老产业始自于2012年,多年来一直在摸索中前行。5G时代来临为万物互联的智能生活提供了基础网络保障,“智慧养老”也因此成为近年来政府文件的高频词汇。
所谓智慧养老,是指依托信息技术,使养老信息化、系统化、智能化,通过科学技术收集并分析相关数据,为老年人提供质量更高、使用更加便捷的养老服务,涵盖远程监控、智能陪伴、便捷生活、医养结合等多个领域,是一种新型的养老模式。
资料来源:智研咨询整理
去年12月,住建部、国家发改委等6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推动物业服务企业发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的意见》提出,要积极推进智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鼓励通过技术手段丰富、创新养老服务形式,破解空巢、独居、失能老年人生活照料和长期照护难题。科技在智慧养老系统服务中的作用得到了进一步认可。
夕阳无限好,人间重晚晴,全国两会上,跨越“数字鸿沟”、探索“智慧养老”更成为代表委员们建言献策的高频词。
根据“2020上海国际养老服务产业高峰论坛”透露出的信息,近年来中国智慧健康养老产业规模持续快速增长,2019年接近3.2万亿元,2020突破4万亿元,智慧养老正在成为推动我国养老服务发展新的重要引擎。
5G赋能让养老更智慧
工信部曾指出,支持电信运营商等具有普遍服务能力的企业进入智慧居家养老领域,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多样化的智慧居家养老服务,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群需求。这也是近年来,三大运营商不断通过5G等信息基础设施让智慧养老更有温度的重要原因。
在浙江,中国电信大数据、云平台助力智慧养老。位于定海区人民南路的舟山群岛新区智慧养老服务中心,一间名为“智能屋”的房间,配备了门磁感应器、烟雾探测器、水浸报警器、燃气报警器、温湿度探测器、人体传感器、超级智能面板等智能设备。走到门口,伸个手指,“嘀”的一声,家门自动打开;走进家中,屋内的灯光、窗帘自动开启,空调自动调节到适宜温度,欢快的音乐随之响起;忘关水龙头产生积水、忘关煤气导致一氧化碳泄漏、老人在家发生摔倒或昏迷等意外状况,子女手机APP和智慧养老服务中心将同时接收到报警信息。
在重庆市开州区松涛老年公寓,中国电信重庆公司携手多方努力探索智慧养老新模式,积极运用“天翼看家”优势,全面助力老年人日常安全守护,方便子女远程陪伴,满足情感需求,提升老年人的生活幸福指数。
为将各类民生问题以更加科学有效的手段落到最细微处,解决各类养老问题,中国电信正着力探索打造精准化、个性化、便捷化、多样化、智能化的养老服务。
同时,中国移动与中国联通也进行了类似的探索。
在广东,以中国移动推出的“移动看家”家庭安防服务为例,通过“移动看家”智能高清摄像头,子女可以远程观察到父母的居家生活情况。浙江移动搭建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建立家院互融服务信息中心,将互联网大数据管理模式应用于养老服务领域,内嵌医疗养护智能设备、健康自测设备、人脸识别系统等,引入“SOS 一键通”应急呼叫装置、活动轨迹感应、跌倒自动警报等新型物联网传感技术,全方位满足老年人的各类需求。
而北京联通则通过暖心服务让银发族畅享智慧生活,为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新需求,提升老年人养老生活的安全感、幸福感和获得感,北京联通推出了智帮SOS老人腕表、智帮NB-IOT红外人体感应器以及智帮NB-IOT报警按钮等一系列智能产品,帮助老年人积极拥抱时代变化,享受智能技术带来的便利。
在运营商的着力推动下,5G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助力智慧养老踏上新台阶,
人们对于晚年生活的美好愿景,正在进一步变为现实。
本文来自【通信信息报社】,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