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 页 >> 项目资讯 >> 党建管理信息系统资讯

鹤壁淇滨区:发挥数字乡村优势 赋能乡村振兴

鹤壁淇滨区:发挥数字乡村优势 赋能乡村振兴

  

今年以来,河南省鹤壁市淇滨区充分发挥首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优势,坚持把数字乡村建设作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行动和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有力抓手,通过在数字党建、数字政务、数字监管、数字民生等领域与信息化建设有机融合,构建了数字乡村治理生态,提升了乡村治理数字化水平。

强化组织保障,吹响数字乡村集结号。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扎实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工作,成立了由区长任组长,分管区局长任副组长的领导小组,统筹数字乡村建设的发展指导、政策扶持和工作协调。二是健全服务体系。实行“四个一”制度,即一个项目、一个区领导分包、一个工作团队、一套推进方案。以网络全覆盖、服务无盲区、运营可持续为目标,已建成覆盖所有行政村的益农信息社站点110个,提供农业公益、便民服务、电子商务、培训体验等“四大服务”,开展活动260余场次。三是坚持顶层设计。明确专人对辖区内75个行政村基本情况进行实地摸排,对各乡镇涉农企业进行深度座谈,先后多次集中讨论、修改完善,按照“因地制宜、各具特色”的思路,形成《淇滨区国家数字乡村试点项目规划设计方案》初稿,邀请省内数字乡村领域行业专家对全区数字乡村建设方案进行可行性论证,并高票通过专家评审。

搭建数字平台,齐奏乡村治理交响乐。一是有序推进“数字党建”。利用互联网优势打造“互联网+智慧党建”平台,整合相关信息资源,构建包括党员信息数据管理、党支部分布情况、积极分子、预备党员情况、党员义务活动、党费缴纳情况等,大力推进党建工作管理升级,进一步增强党建工作的影响力。目前,全区终端站点达到110个,提供网络课件280余部,注册用户3万余人。二是有效开展“数字政务”。对接河南省政务服务网,以“豫事办”为载体,推进涉农、涉贫服务事项在线办理,将所有事项都搬到网上,实现95%行政许可事项线上受理。推动党务、村务、财务网上公开,助推“阳光村务”,公开权力清单、办事流程、工作要求等,让村民充分享受到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今年以来,共处理各类问题800余个,发布辟谣信息3000余条,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三是全面覆盖“数字监管”。为保障乡村安全,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依托“互联网+监管”平台,实施建设“雪亮乡村”,在各村口、重要路段、人群聚集地等加强联网监控,构建高科技、科学的乡村“雪亮工程”体系,一屏观全区,打造平安乡村。目前,“雪亮工程”视频监控一类点位达到2000余路,覆盖各乡村主要道路和重点公共区域。建设“蓝天卫士”远程监控系统,利用通讯铁塔安装监控摄像头49个,监控覆盖全区75个行政村,面积达13万亩土地,全天候监测农村苗情、火情、灾情。

加快数字建设,共谱乡村振兴和谐曲。一是加强培训,培育“数字人才”。举办2022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暨“乡村运营官”培训班,分批次对乡村振兴系统干部进行封闭式培训,为持续巩固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打下良好基础。同时,加大电子商务应用培训,提升业务能力和水平。目前,已培训“乡村运营官”220名;建成豫北最大电商直播基地,外聘主播200余人,年开展直播活动4500余场次,已为近500家企业、10000余种产品提供直播电商服务,直播销售额突破50亿元。二是惠及群众,保障“数字民生”。深入实施“互联网+农业”“互联网+乡村振兴”等工程,在岗坡村、牛横岭村试点建设了“互联网+数字乡村”综合服务中心,整合益农社服务平台功能,在农资购销、快递进村、助农存取款等方面提供70项线上、线下服务。三是提振产业,发展“数字经济”。以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为导向,围绕生产、生态、生活等领域,实现“一村一套餐”的定制服务,重点打造岗坡、许沟、桑园等5个数字乡村先行试点村和2个数字园区;依托中国(鹤壁)农业硅谷产业园,吸引70家现代农业上下游企业入驻,形成了以农信通和新农邦公司为核心的数字乡村企业集群。累计认证绿色农产品达71个,市级以上名牌农产品25个、农业品牌50个。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积极开展消费帮扶,引导各农业经营主体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把农产品配送到家,拓宽销路,将损失降到最低。今年以来,累计帮助群众销售各类农特产品达到2亿多元。(鹤壁市淇滨区委宣传部 薛山供稿)

2022/05/12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