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 页 >> 项目资讯 >> 老龄服务信息系统资讯

今年两会值得关注的养老相关提案

              

 

 

 

 

 

 

 

11年行业经验,更专业!强大政府系统功能、出色的易用性、支持手机Wap浏览、维护/开发成本更低、持续的系统功能升级、永久升级服务、人性化的售后服务…

           ——东莞舜天科技

 

 

 

一年一度的两会时间已经开始,医疗和养老一直是大众关注的民生话题。那么,关于养老,今年两会有哪些值得关注的养老相关提案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代表们关于养老的发声吧!

1、加快推进智慧养老进社区

全国政协委员、百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提交5份提案,涉及自动驾驶和智能交通、智慧养老进社区、互联网平台数据开放共享、人工智能教育体系建设、未成年人网络安全教育等。

加快推动智慧养老进社区,用科技让老年人的生活更简单,更幸福。加速实现与老年人相关的医疗服务与健康管理设备智能化。引导企业扩大适老化智能设备供给,全面普及以语言为核心,结合眼神、手势等多模交互的人工只能助手。依托人工智能产品和技术,在具备条件的城市选择老年人较多、陪护需求较高的社区进行智慧养老试点。

2、推动三支柱养老保障体系建设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寿集团董事长王滨提交了2件提案,包括在商业保险公司参与第三年支柱养老建设中,研究制定养老保险产品税收优惠政策、加快构建统一的个人养老金账户制度等。王滨在《关于保险服务三支柱养老保障体系建设的提案》中,提出四点建议:

一是加大税收优惠力度。研究制定养老保险产品税收优惠政策,对个人以降低领取阶段的税负为核心,打通第二、第三支柱税收优惠,吸引更多个人参与;对机构通过差异化的增值税减免措施,降低机构经营养老保险业务的税负水平。

二是强化三支柱间的衔接转换贯通。加快构建统一的个人养老金账户制度,三支柱间共享信息,实现不同层次养老保险产品的便捷转换和退出,便于居民在长周期中根据自身经济状况、家庭结构、风险偏好等变化,统筹规划和动态安排。

三是引导养老金融产品形成专属优势。针对第三支柱养老金融产品,配套出台机制相容的监管规定、会计准则、业绩考核办法等,坚定长期化定位,统一标准,统一领取期限及条件,并在估值核算、投资范围和投资比例等方面给予鼓励性政策,强化养老金融产品的专属属性。

四是试点先行推进三支柱改革。加快推进业务创新试点,大力发展真正具备养老功能的专业养老产品,包括养老储蓄存款、养老理财和基金、专属养老保险、商业养老金等,建议选择大型金融保险机构先行开展试点,探索多层次、多形态养老金融产品体系的业务新模式,更好满足不同年龄段、不同收入水平、不同风险承受能力人群的差异化养老需求。

3、推动以房养老保险保单的资产证券化的试点

在社会老龄化背景下,社会的养老负担越将来越重,原有的养老理念、养老方式无法满足社会的养老需求。盘活老年人不动产,提高“房产富裕、货币贫困”老年人群的可支配收入,改善其退休后生活质量,应是养老模式的一个创新方向。

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是一种将“住房抵押”与“终身养老年金保险”相结合的创新型养老保险,该产品于2014年7月1日起在北京、上海等城市开始试点,但发展极其缓慢,整体承保规模很小。截至2019年9月,在北京、上海等8个城市累计承保仅138户(203人)。

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的发展面临诸多限制因素,表现为需求乏力、供给不足和制度交易环境不成熟。除了传统的长寿风险和利率风险外,还有房价波动风险、现金流动性风险等等,周燕芳认为这些都给保险公司带来较大挑战,亟待政府给予更多关注和支持。

为此,她提出了三点建议:

一、完善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产品的设计。建议由行业协会或监管部门牵头,针对上海地区的“房产富裕、货币贫困”老年人,通过精算模型设计跨周期及多层级的统一房养老险产品,满足市场需求及降低市场风险。建议在产品条款中,增加在一定时间后可以重新签订协议的权力条款,可根据当年的市场行情,对抵押房屋价值进行重新估值及养老年金的发放,来解决借款人对市场利率及房屋价格等因素波动将对产品的价值带来的担忧。

二、加大业务发展的政府支持力度。建议组建以房养老保险的专项监督管理小组以及以房养老保险咨询机构,为该业务的发展提供管理、担保和咨询支持。

建议银保监会推动以房养老保险保单的资产证券化的试点,以盘活固定资产、降低流动性风险,提高保险公司及其他金融机构对市场的参与度。

三、系统化的正面宣传及推广。具体建议由银保监会、保险行业协会等部门牵头,与有意愿参加该类业务的相关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对以房养老保险进行系统化的正面宣传工作。

4、降低养老企业办医准入门槛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保利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念沙日前表示,应加快推动养老行业发展。具体包括完善政策体系化设计,加强多环节执行和落地;支持养老行业降本增效,增强“造血”能力;支持“三位一体”中国特色养老模式发展等。

徐念沙建议,完善政策体系化设计,加强多环节执行和落地。建立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法律法规体系。应建立应对老龄化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加快养老相关国家标准与行业规范体系建设,将养老产业发展作为基层政府重点工作。深化放管服,完善养老产业发展环境。形成民政、自然资源、住建、市场监管、卫健、社保等的联合审批制度;设立专项产业基金支持举办养老产业展览会,加大办展及参展补贴力度。

加快医养结合,加大养老人才培养。增加财政扶持力度,降低养老企业办医准入门槛;开设养老服务专业,加大职业教育补贴,完善职业技能认证,建立与日本等国家的跨国人才交流机制。

5、统一养老机构规划布局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大学教授张琳表示,目前很多地方的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三个养老服务模块处于分割状态,没有形成有效的养老服务供应链,无法满足居家养老服务的多样化需求。目前承载一定居家养老服务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实际运营中还存在各种难题,作用没有得到很好体现,社区养老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

一是社区日间照料中心难以承担多项居家养老服务功能,往往只能开设“老年饭桌”。社区养老是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之间的重要链接,社区养老主要通过社区嵌入式养老院和日间照料中心(有的成为养老驿站)来实现,现在社区嵌入式养老院还不是很普及,但是十三五期间政府支持了很多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并计划在每个社区建设一家日间照料中心。日间照料中心承担了居家养老的支点功能,但现在的日间照料中心很多是独立存在的,政府对于日间照料中心的补贴多是按照一个中心补贴多少钱,补贴非常有限,只能够负担1-2个人的成本,也就难以承担更多的居家养老服务功能,现在能开设最多的是“老年饭桌”,其他的居家养老服务就很少提供了。

二是很多日间照料中心与养老机构不联动,日间照料中心的用餐、劳务、基础养老服务等费用都独立承担,对一家小的日间照料中心而言成本太高。

三是社区养老机构的统筹层级较低,审批标准不统一。日间照料中心与养老机构的联动会形成在城市的连锁发展,放管服政策实施后,设置社区养老机构的审批下放到了城市的区民政局,每个区有每个区的考虑,审批标准不统一,导致要在不同的区开设机构出现困难,使养老服务供应链的联动发展有些困难。

为此,张琳建议:

一是鼓励整合城区养老机构,以核心企业为主体构建居家养老服务供应链,要求核心企业整合养老服务供应链的上下游资源,引导日间照料中心与社区嵌入式养老院、专业的养老院构建养老服务供应链,连锁发展,形成品牌经营,业态融合。连锁经营后日间照料中心可以集中供餐,医生巡回诊疗,很多成本可以在供应链上分摊。

二是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对日间照料中心提供的基本养老服务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分类补贴,这样可以鼓励日间照料中心承担基本养老服务,成为公共产品,也可以适当增加日间照料中心的收入,让财政资金精准有效使用。

三是设置日间照料中心的基本服务内容和考核认证标准,在老年餐桌的基础上建议将送餐、助浴、慢病管理、基础医疗服务、居家服务协助、退休规划、志愿者机会等纳入服务内容。

四是建议养老机构的布局在市一级统一规划,鼓励核心企业在城市形成连锁发展,这样也便于监管。

6、打造社区智慧养老平台提供精准服务

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太原市金刚里社区民警杨蓉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建议推进社区智慧养老平台建设,建立健康养老数据标准体系,将健康数据与养老数据融合互通,形成统一信息资源库。

通过建立一个信息数据平台,把社区的一些养老人员的健康数据、养老数据、养老服务模式、养老机构的资源整合到一个平台上,为老年人能够提供一个多元化的、针对性强的、精准的一个服务,让他们通过这个平台能感受到大数据给他们带来的养老服务方面的一个多元和变化,能够提升他们的生活品质。

7、加强养老从业人员专业队伍建设

90后全国人大代表李楠楠第四次踏上去北京参加全国“两会”之路。和三年前相比,没有了最初的羞涩和忐忑,通过系统的思考和资料收集,她准备了《关于加强养老从业人员专业队伍建设》等建议参会。

李楠楠在护理院工作了八年,她熟知院内每一个工作流程,知道护理人员的艰辛和不易,她关注到,目前我国专业护理人员的缺口和流失情况都比较严重,相对于全国1200万失能老人,护理员需要300万,而目前全国只有30万。李楠楠说,这段时间,她所在的护理院又有六名护士要离开,去医院工作。

有数据统计,全国养老服务类专业学生毕业后进入养老行业的比例,第一年流失率达到30%,第二年50%,第三年则会达到70%甚至更高。李楠楠建议,可以借鉴目前乡村医生从业政策,来缓解各大养老机构专业护理人员缺乏的窘境。

除了鼓励医护人员到医养结合机构任职,李楠楠还提出,可以建立健全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和培训制度,通过订单培养、共建实训基地等方式,实现教学与就业无缝对接。

8、鼓励开发普惠养老产品

全国政协委员、对外经贸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研究员孙洁认为,国家及各省对康养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很大,在土地供应、资金补助、税费减免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但高度重视并不代表全方位正向落实,从深化发展康养产业的角度,还需加强康养产业政策落实力度,建立配套实施机制,发挥优惠政策对企业发展康养产业的激励和牵引作用。

为此,孙洁提出,健全政府康养协调合作机制。把康养工作发展指标纳入各级政府绩效考核目标和民生实事项目,做到康养工作全国上下一盘棋。同时,出台保险行业康养配套政策。发挥保险行业养老保障优势,满足客户健康养老需求。另外,完善专项康养融资对接机制。引导各省主要金融保险机构组建省级养老服务产业发展基金,健全省级康养融资专项对接长效机制。

在优化保险供给支持,定向赋能康养发展方面,孙洁建议,一方面鼓励发展特色康养保险产品。开发面向中低收入老年人群体的普惠养老产品,丰富养老产品供给。另一方面扩大政府购买康养服务试点。借力国家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东风,鼓励在有条件的地区加大政府购买养老服务试点推动,优先保障经济困难的孤寡、失能、高龄等老年人的康养服务。

同时,搭建保险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立政府机构、医疗机构与保险公司之间的信息共享机制,解决机构之间缺乏合理的医疗服务信息共享问题。另外,加大商业养老保险政策优惠力度。在实施个人税收递延政策的基础上,针对60岁及以上老年人专属养老产品实施免税政策,全面鼓励保险机构创新开发专属普惠型养老保险产品。

在引入金融资本活水,充分发挥市场力量方面,孙洁建议从四个方面着手:

一是加大推动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参与公建民营机构建设。优先保障失能半失能、高龄以及中低收入老年人群的养老服务需求供给。

二是支持CMBS(商业房地产抵押贷款支持证券)推动康养产业轻资产模式发展。支持连锁化、品牌化的护理型康养机构发展,利于盘活企业存量资产。

三是引入险企投资设立大CCRC社区。推出专项养老产业用地配套政策,保障养老服务专项土地资源供应,吸引保险公司到本省设立康养社区。

四是探索推动REITs(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试点参与康养特色产业园区建设。从金融端解决仅靠养老服务难以收回前期建设成本的发展瓶颈。

9、积极开发老龄人力资源

当律师20多年的袁爱平,去年在政府机关、企业、园区开展了数十场《民法典》宣讲会,他还是全国政协社法委开设的“学习民法典”读书群的导读人。

袁爱平说,《民法典》中新设了“居住权”,为老年人以房养老提供了法律保障。袁爱平建议,完善“居住权”登记方式,对相关金融产品提供税收优惠,完善准入资格,用更多“以房养老”“居住权养老”金融产品解决老年人的后顾之忧。既能够稳定老年人的养老预期,也可以更加稳定老年人的居住预期,使我们国家广大的老年人过得更加幸福。

袁爱平还建议,对离休退休人员再任职取得的收入,以及延迟退休期间取得的收入,给予个人所得税优惠,积极开发老龄人力资源。

通过相应的经济手段,鼓励他们再次回到社会进行就业,解决我们老龄化社会到来之前,老年人的生活安排问题。

 

 

 


 

 

 

舜天科技

欢迎订购舜天软件系统,具体详情请联系东莞舜天科技有限公司客服电话:13559755565


 

 

 

2021/03/05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