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实有机融合 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机制改革
十八大将社会管理与民生并列为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明确指出“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虚拟社会规模化发展使社会管理面临新的挑战。社会管理创新重点从社会管理格局转向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在健全社会管理体制机制上积极推进。而高度重视虚拟社会管理问题,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实体社会与虚拟社会的有机融合,实现社会管理的转型与变革无疑是实现目标的重要保障。因此在社会矛盾多发时期,在加强和创新实体社会管理的同时,要特别重视对虚拟社会的研究和管理,统筹实体和虚拟两个方面,达到“虚拟不虚”的效果,推进有机融合,趋利避害,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机制改革。
全国人大代表童国华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提出建议:
一、高度重视,做好社会主义社会管理“顶层设计”。国家要高度重视虚拟社会长期存在并将继续强化的趋势,充分利用虚拟社会的有利特点,充分发挥其在社会管理中的积极作用,实现政府信息化条件下的“善治”。要未雨绸缪,提前布局,将基于虚拟社会管理基础上的社会管理变革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创新政体,打通虚拟社会与实体社会融合的关键节点。建议国家成立专门部门或组织,对此课题进行深入研究。比如,在虚拟社会中,人人都可以参与,其信息传播和交流渠道与实体社会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曾经有效的治理方式放到虚拟社会管理中就会产生不适,反应速度慢导致公信力下降。因此必须进行变革,以适应现实的需要。另外,传统的管理落脚点是“管人”,而网络社会不可控的结构使得我们的社会管理创新要从“管人”转变为“管行为方式”。这些都需要引起国家高度重视,从顶层进行优化设计,创新体制机制,适应现实需要。
二、积极推进多元主体参与社会管理。积极推进实体社会与虚拟社会融合,创新社会管理,政府承担着重要角色。政府应充分发挥社会管理中各类主体的作用,更强调自治、自律、自立和自爱。在多元主体的参与、互动中发挥社会组织在提供服务、表达诉求、规范行为方面的作用。
三、加强社会管理信息化进程中的管理模式创新。随着国家对虚拟社会的日益重视,各种类型的政务平台、社会管理信息系统等如雨后春笋般浮现,对强化社会管理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在行政管理体制方面,政府应牵头成立诸如“国家信息中心”或“国家信息官”等专门部门或职务,统一规划社会管理信息化网络架构,对虚拟社会进行监管和研究,对虚拟社会中发生的情况进行监控,对各种数据流进行梳理、分析并加以选择。同时应积极参与虚拟社会运转,掌握其运行规律,确立一个基于实体社会的虚拟社会认知体系,在此基础上寻求社会管理新趋势背景下的管理架构变革路径。
四、强化监管,实施“正方向”引导。一是从法律角度,加快虚拟社会立法进程。近年来,我国先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要求相匹配的法律体系,明确权责,加大惩罚力度,有效打击网络犯罪,保证“网络民主”健康发展。二是从技术应用角度,大力推进网络管理技术演进,积极推广诸如互联网业务感知和内容识别的标准和技术,规范虚拟社会运行空间。
五、积极倡导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现良性互动。作为社会管理职能的主要承担者,政府要通过扩展管理主体,实施正确的舆论导向,引导虚拟社会中的“个体”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作为互联网内容提供商,要积极倡导网络文明、抵制不良信息的发布和传播,恪守道德底线,把握职业操守,承担社会责任,传播健康向上的文化,自觉维护虚拟空间秩序。要弘扬主旋律,重视传媒尤其是互联网的传播和教化作用,以实体社会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广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四德教育,增强主流意识,将多元化思潮逐步统一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上来。
2013/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