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构筑社会稳定“防护墙”
来源:东莞日报
有“世界工厂”之称的东莞,其因特殊的地理位置、特殊的行政架构、特殊的人口结构、特殊的经济发展模式、特殊的经济发展速度,在带动东莞经济建设高速发展的同时,客观上也造成了社会矛盾纠纷趋于严峻的现实,这也是摆在东莞面前一道关于“综治信访维稳社会管理工作的课题”。
去年5月,我省全面开展了镇街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建设,东莞先人一步超前谋划,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镇(街道)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建设的意见》,明确规定:32镇街建综治信访维稳中心,以及社区(村居)、规模企业建综治信访维稳工作站(室),将“维稳工作前移,被动受访转主动下访”,初步形成一张不设防的社会稳定“防护墙”。
南城街道维稳建设成效显著
走访
北京江河幕墙股份有限公司反映,2007年开始做某大厦外墙幕墙装修,至今仍有200多万元工程款尚未付清,请求南城信访维稳中心解决。
事件受理后,南城街道分管副书记去到现场,迅速组织综治信访维稳中心联合信访办、城建办及人力资源局等相关职能部门领导,组织当事三方在施工现场做调解,并于当天促成签署调解协议。
这是南城街道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受理的上百宗信访案件之一,记者走访中发现,其快速反应、高效协调的成果,同时也折射出南城街道构建综治维稳新平台的探索——在转型期,如何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如何将劳资纠纷扼杀在萌芽状态,是我们考虑得比较多的一个问题,坐等问题出现再去抓是不现实的。我们创新打造有南城特色的工作机制,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变群众上访为领导下访,沉下基层,排查问题,面对面倾听诉求、协调解决。”南城街道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司法所所长李阁文说。
自2009年9月份成立以来,南城街道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受理信访案件102宗,办结86宗,办结率84.3%,一批历史遗留的信访积案也通过中心得到有效解决。自中心成立以来,辖区内没有发生一起因劳资纠纷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这在企业林立的东莞镇街并不多见。
综治“一把手”工程并非停留在口头上,南城街道综治信访维稳中心成立以来,街道党委书记钱超除日常在中心接访外,还先后4次带领中心工作人员“下访”西平、三元里、周溪、水濂等社区,入家到户,面对面听取上访人诉求,化解矛盾纠纷和解决历史遗留的信访问题。
“我讲话嗓门很大,有时在处理问题的时候,当事人常常跳起来说我骂他。我还得跟他解释,不是骂你,我只是嗓门大、中气足。”说起调解中的趣事,南城街道综治信访维稳中心专职副主任张沛和哈哈大笑。“综治信访维稳工作比较复杂,涉及面广,我常常告诫自己,要有耐心,要实实在在,要对群众负责。”他朴实的话语中揭示了综治信访维稳工作的真谛。
建立主要领导挂点包镇街制度
决策
美国著名社会学家帕克曾经提出一个思想,“任何一套制度的背后都有一套价值体系在支撑着,不管你自觉不自觉”。社会管理、社会建设最终是要为人民提供一个健康的、良好的、幸福的生活,这或许是东莞着力狠抓综治信访维稳工作背后的价值逻辑。
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志庚曾坦言,近年来尽管综治工作成效显著,但也要清醒看到,“目前我市基层镇(街)综治维稳工作体制陈旧,各种维稳力量相对分散,形不成合力,导致许多矛盾纠纷因无法及时解决而转化为越级上访或群体性事件,甚至演变成重大刑事案件。” 刘志庚强调,加强镇(街)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的长期性基础工作。
言必践行于事,全市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建设在市委、市政府的决策中携风雷之势而至。去年,市委、市政府实施《关于进一步加强镇(街道)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建设的意见》,市委、市政府和政法部门主要领导挂点包镇(街道)制度,明确将“深入推进镇、村和企业综治信访维稳机构建设,强化矛盾纠纷排查调解”作为2010年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之一。
意见出台后,市领导带队先后到南城、东城、企石、凤岗、长安等镇(街道)视察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和站(室)建设情况。2010年9月28日,全市在镇(街道)综治信访维稳中心统一开展领导干部大接访活动,当天,全市193位市、镇(街道)几套班子领导参与了大接访,共接访群众312批873人次,解决问题143宗,落实领导包案144宗,受到基层群众的欢迎和好评。
探索
33个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建成
2009年6月,东莞市、镇有关领导到省的先行试点深圳龙岗、佛山南海等地进行考察学习,在考察完的总结会上,提出“决心一次下足,资金一次到位,人员一次配够,一把手亲自抓”的“四个一”的要求。
高要求下需实现高标准规划、大力度整合。中心建设尽量选择党委政府办公大楼邻近较为显眼的地点,建筑面积至少600平方米以上,接访受理大厅要超过100平方米。各镇(街)的中心成员单位大多在20个以上,多数镇(街道)除按照省的规定将综治、信访、司法三个部门集中办公之外,还根据自身实际将新莞人服务管理、劳动、工会等部门纳入集中办公范畴,实现综治维稳资源有效整合。
截至去年底,全市33个综治信访维稳中心、597个村(社区)工作站、132个规模企业(工业园区)工作室全部建成投入使用,共受理群众诉求19541宗,成功调处18071宗,调处率为92.9%。
夯实社会管理的基础要尊重基层的首创精神,观念要革新、形式要更新、管理要创新,需善于引导和教育居民。
我市企业总体数量众多,且多属劳动密集型企业,务工人员数量庞大,企业维稳任务可堪繁重。针对这一特殊情况,在全市500人以上的企业中成立调解委员会,500人以下企业成立调解小组,并将企业调解组织纳入企业工作室共同开展工作。去年1~11月,企业调解组织共处理矛盾纠纷2557宗。
2010年7月24日上午9时,横塘辖区内的东莞嘉吉运动器材有限公司近100名员工到社区综治信访维稳工作站集体上访,投诉企业主工资及福利报酬不合理。
“这件事涉及厂房工资福利政策调整和补偿问题,牵涉人员多,全厂500多人,100多人上访,一旦处理不慎就有可能引起大规模的群体事件。”接报后,横塘社区党支部书记、综治信访维稳工作站站长罗庆深意识到这是一件难办的事。对此,他果断启动“六联”机制:指导上访工人选出代表,了解和收集意见;协调警务室和治安联防队维护秩序,确保事态稳定;协调劳动服务站核查工厂管理是否违规;协调社区外经办人员劝导老板与员工沟通协商解决员工诉求。
7月27日,经过工作站多次调解,劳资双方最终达成共识,工厂恢复生产,员工情绪稳定,及时有效地控制了群体性事件的发生,综治信访维稳联动制度再一次发挥了即时决策、整合资源的高效优势。
拉网布点变散为合
创新
■社会·
论
社会管理:读懂了“人”这篇文章就不难
现在东莞处于双转型的关键时期,东莞经济发展模式特殊,外来务工人员较多,利益协调矛盾丛生,各种负面情绪、负面行为时有产生,需要适度打开缺口,给民众一个表达的渠道。
综治信访维稳工作牵涉面广,情况复杂,单纯从某一方面着手治理效果并不好,我们特别要注意别把综治维稳跟社会治安扯到一块,避免出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情况。要改变综治维稳的传统观念,别等问题出现了才去考虑要怎么维稳,维稳的关键在于从源头化解社会问题和矛盾纠纷。
因此,政府管理上要到位,民生问题要解决,“社会管理,归根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它的核心是人。千难万难,读懂了“人”这篇大文章就不难。创新社会管理,最根本的就是如何把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贯穿到制度设计、方法创新、具体执行中。这是社会管理创新的一个方向性问题。
—— 市委党校政法教研室主任孙玮
2011/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