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 页 >> 创新社会治理 >> 创新社会治理办公资料

创新社会管理新格局的思考及各类社会组织的在社会管理的作用

     众所周知,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社会管理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绩,但也面临许多社会矛盾问题,特别是一些深层次矛盾问题近年来明显增多。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以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突出问题为突破口,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是当前我国社会管理面临的紧迫任务。要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的执政理念,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和高校作用,构建更加适应时代需求的社会管理新格局。

       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救助和服务体系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权益,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既是治理,更是服务。因而,搞好社会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建立健全群众权益维护机制,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更好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当前,随着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和人们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社会矛盾越来越复杂。这无疑增大了社会管理的难度。因此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坚持关口前移、源头治理,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社会保障救助和服务是社会的安全网。要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基本原则,通过体制创新、机制创新、方法创新,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逐步扩大社会保障覆盖率,提高社会保险统筹层次,稳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重点解决好教育公平、物价稳定、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特殊人群帮教管理等问题。坚持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健全城乡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和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建立健全多层次的保障体系,积极发展和规范养老保险的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通过更有力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用人单位为劳动者建立补充保险。不断发展商业人寿和健康保险,引导和规范各类社会机构和市场主体兴办补充性社会保障事业,努力实现人人享受基本生活保障目标。

        大力支持各类社会组织发挥作用

       社会组织的培育与发展是引导公民参与社会管理的核心。而目前一个很大的问题是真正意义上的社会组织较少,社会参与不够。我国民间组织数量少、规模小,从每万人拥有量来看,日本97个,美国52个,我国仅为2.7个,造成社会管理的社会参与度不高。同时,许多社会组织实质上都是“二政府”,遇到问题往往通过行政手段解决。因此,培育发展各类社会组织,政府“花钱买服务”是社会管理中的当务之急。

       所谓“政府购买服务”,是指政府将原来直接提供的公共服务事项,通过直接拨款或公开招标的方式,交给有资质的社会服务机构(包括由事业单位转制而来的社会组织)来完成,最后根据中标者所提供服务的数量和质量来支付服务费用。这被视为政府重建公共服务体系的一剂良药。政府的主要职责是加强指导和规范社会组织自治,变直接管理者为间接管理者,成为民生民计工作和公众服务的制度安排者、规划者、监管者,通过政府采购、业务外包等方式,把一些直接提供服务的职责交由社会组织承担,使社会组织与政府共同承担提供公共服务的责任。也可以大胆引进影响大、有实力、运作规范的国际社团组织,提高社会管理的国际化水平和服务质量。政府可以每年安排专项经费,以专项扶持、以奖代补等方式对社会组织进行资金支持,调动他们参与社区服务、承接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的积极性,从而形成多元化参与的社会自主服务与政府服务协调统一的社会管理体系。在当今,“花钱买服务”和“政社伙伴关系”,早已经是非常流行的政府管理术语。比如英国布莱尔政府于1998年与全英慈善组织委员会共同签署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政府与志愿及社区组织合作框架协议》和《地方各级政府与志愿及社区组织合作框架协议》;美国布什政府于2001年开始在各州和城市成立的“国家社区服务公司”等,都是政府“花钱购买服务”及与社会组织合作的实践典范。在这个合作过程中,政府管规划,管合约,管标准,管招标,管评估,管质量,管买单。而各类社会组织主要是以其相应资质争取公共项目和政府的资助,提供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大量实践证明,这种机制的确能够节约成本,提升质量,便于管理,容易问责。

       充分发挥高校在社会建设与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高校是社会的细胞,高等教育事业是整个社会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只有在与社会广泛联系的过程中,充分履行它的社会服务职能,才能体现它作为一个社会组织的社会价值,也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由于高校是思想活跃、信息交汇、人才荟萃、精英云集的场所,具有独特的社会引导功能和社会批判功能,往往成为引领社会思潮、批判社会现实的急先锋,也是传承文化、创新科技的排头兵,但稍有不慎,极易激发矛盾冲突,引起社会动荡。高校作为一个特殊的组织,这里精英荟萃,知识分子具有较强的自主意识,它的辐射力、号召力和影响力远远超过了许许多多的组织。因此,高校维稳难度大,它历来被公众视为社会稳定的晴雨表、风向标,在社会管理中起着“预警器”和“安全阀”的作用。

       高校要在社会建设与管理中发挥作用,必须要做好维稳工作。高校稳定的本质是保持高校政治局面的稳定。一旦高校不稳定,比如学生上街游行、静坐、请愿等,就会波及社会,形成“蝴蝶效应”,进而危及整个社会的稳定。因此,高校应主动担负起应有的政治责任,精准研判形势,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师生的政治鉴别力、政治敏感性和政治凝聚力,使师生在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无论遇到什么突发事件时,都能保持政治头脑清醒,政治立场坚定,不冲动、不盲从,为社会稳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性,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有效的社会管理,能够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有序的生活环境、稳定的社会环境。

       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要坚持培育发展与监督管理并重,提升功能与发挥作用并举,使其在健康向上、聚人心促和谐上发挥积极作用。因此,要努力探索新型管理服务的体制机制和有效办法,真正把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延伸到位。同时,要继续深化对新型管理服务规律特点的研究,完善以登记、审批、监督、管理、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社会组织管理服务体系,并有针对性地做好组织实施工作。

2011/11/17




在线留言